兰大科研团队新方法实现超高精度测量
大幅提高自供电传感器精度
兰大科研团队新方法实现超高精度测量
【本报讯】近日,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自供电传感器的精度。这项技术对于在偏远地区等特殊环境下长期使用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自供电传感器就像一个自己给自己充电的机器人,不需要外部电源,而是利用周围环境的震动、光照等能量来驱动自己工作。这种传感器在物联网和5G时代应用前景广阔。但是,之前的自供电传感器有个问题:它们内部的电路之间会互相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不高。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抢着说话,反而导致沟通混乱,效率低下。
兰州大学的科研团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巧妙的“阻抗解耦”策略。就像给每个电路都安排了一个“秩序维护员”,让它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了这项新策略的自供电传感器,其测量误差可以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监测环境数据,进行自然灾害预警,甚至感知战场上的情况。研究团队成员刘书海教授表示,这项研究为自供能传感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有望结合多种能量收集手段,打造全天候、无人值守的多模态传感网络,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 2025-07-22兰州大学与南梁革命纪念馆联合举办主题绘画艺术作品巡展
- 2025-07-20天文学家首次给诞生中的恒星系统拍“快照”
- 2025-07-1730组家庭走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观
- 2025-07-1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西北师大女足获第12名创历史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