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原标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付春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于我国时代特征及发展实践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指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建构新模式、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产业提质,也离不开人才资源。以人才工作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增效,是培育我省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强化“三个导向”,增强引才育才的靶向性。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我省工业发展正处于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立足甘肃产业结构特征和工业发展实际,用好资源禀赋,扬长补短,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需求”“特色”“短板”等导向,打好“生态牌”“特色牌”“科技牌”,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重塑我省工业发展优势,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一是强化需求导向。深刻把握“三新一高”要求,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前沿需求、高质量发展需求,对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急需的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注重拔尖型、创新型、高端型、实用型人才引进,确保人才工作的靶向性。二是强化特色导向。聚焦于我省新能源、中药材、文旅、藏医药等优势领域,引导人才向优势领域集聚、激发人才活力。加强引进绿色、低碳、节能等技术与产业化人才,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人才,提高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人才的引进工作,推进我省工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三是强化短板导向。聚焦于生态相对脆弱、高端人才紧缺、创新动力不足等挑战,实行紧缺人才清单制度,靶向引进紧缺人才和团队。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专项人才培养项目、竞赛竞技育人、产学研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育才方式精准为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匹配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
强化“四链共建”,提升人才工作协同效应。实践表明,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创业链等四链“合链共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人才链将人才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进行全链式统筹;产业链强调基于研发、生产、经营、流通等全过程思考;创新链强调各类创新主体从创意产生到创新绩效产生整个链条中的衔接、合作与价值传递;创业链指从制度供给、园区规划、资源拼凑到绩效实现的具体实施过程。我省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四链共建”的必要性。以产业链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创新链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衔接、耦合,以创业链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落地落实。通过四链“合链共建”,进一步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链式人才生态系统,打好产业链攻坚战,激发创业动力,增强创新能力,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理顺“四种关系”,保障人才工作效能。一是理顺管才与用才的关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把方向、定政策、搭平台,用人单位创环境、强激励、促成长,双管齐下,让人才放心、顺心、舒心工作。二是理顺引才和留才的关系。既要引才,更要留才。打好“政策牌”“事业牌”“感情牌”,加强人才职业发展管理、生活工作服务。三是理顺用才和育才的关系。用才是目的,育才是保障。一方面,健全分类分层的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主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评价挂钩的分配体系,更好的用才,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培育人才,既要注重权威专家、科学家、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培育,更要关注实用型、工匠型、技能型等基层人才培育。四是理顺外引和内培的关系。既要及时引进紧缺、高端、创新型人才,解决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紧急问题、重大问题、短板问题,更要基于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需求,培育后备人才,将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高层次人才工程、知识更新工程、数字素养提升工程等做大做实,有效应对我省新型工业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者为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 2024-01-12春运1月26日开始 火车票12日开售
- 2024-01-12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肯尼亚开展培训
- 2024-01-12教育部部署2024年教育工作重点任务
- 2023-12-24甘肃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首日安全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