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大学生 >> 大学生论坛

兰州文理学院:立德树人守初心 乘风扬帆再起航

21-03-24 09:33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编辑:沈文刚

  兰州文理学院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是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基地、教育部规建中心全国“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项目院校之一、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十三五”期间,校党委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秉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坚持党的领导 夯实基础促发展

  学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本科教育机制、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意识形态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等重大问题上严把政治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执行新时代组织路线,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

  五年来,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趋于合理,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专任教师总量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扩大。教师总数622人,学生总数1.1万人,生师比为18.1:1。学校选派250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100多名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五年来,先后获得4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涌现出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感动甘肃 陇人骄子”,4名教师当选为专业教指委委员,34名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专家等,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逐年加大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成12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专业实验室达到152个。投资4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建成网络动环检测系统,保障全网运行适时检测和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建成公共服务、课程资源、安保监控与办公自动化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10个、数据资源库13个、各类网络课程资源1167门,订购电子图书70.3万册,电子期刊5611种,线上教学的水平有效提升。开工建设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教学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艺术实践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为学校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区域发展 突出应用强特色

  学校紧盯区域文创、旅游、传媒产业发展和服务甘肃文化大省旅游强省战略,以“文化+创意”“旅游+演艺”“旅游+金融”“旅游+设计”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课程嵌入”“定向培养”“分段教学”等多种形式为实现路径,以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点打造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三大专业集群。现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

  五年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等“十大育人体系”作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法治、国防、心理健康、诚信道德、创新创业等教育;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新疆支教、贫困地区支教等活动;利用甘肃丰富的红色资源,聚焦“南梁精神”开展红色基因进校园和面向全省宣讲活动;组织文艺轻骑兵、“非遗+扶贫”调研、“互联网+支教”等方式深入乡村基层开展实践,增长才干。全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校马院入选甘肃省重点马院培育对象。全国模范教师曾令琼17年坚持带领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火”起来。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4项,表彰“课程思政”优秀课程30门。学校荣获“甘肃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称号,群团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170多项。

  学校利用校外资源,广泛开展校企、校地合作育人和协同育人,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与省文旅厅合作共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合作企事业单位达181家,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雁苑微林”,先后引进10支团队、孵化7家创业公司、资助30个创新创业项目,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试点改革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74项,学生获奖300余项。

  提升科研创新 富民兴陇举全力

  学校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合作办专业、共建基地、协同就业为载体,密切与政企行会联系,对接产业链,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化专业跨界融合,凸显专业集群效应,依托数字媒体、传媒工程专业群,培养文化、艺术、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的3D制作、VR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旅游景区规划等方面人才,提高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适应力。

  五年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191项,总经费1494.7万元,相比“十二五”,科研项目总数增加45.8%,总经费增加305.5%。学校大力实施“雁苑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构建以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体系,科研平台由“十二五”期间的12个,增加到21个。建成“甘肃省旅游专家智库秘书处”“帕米尔智库”“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库”3个文化战略智库。获得科研奖励30项,出版学术著作89部,发表学术论文88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1篇,获批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共计94项,2项作品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

  学校坚持突出文化传承使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时代新技术和传统文艺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让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让敦煌舞、敦煌拳、河州花儿、兰州鼓子、陇东道情等非遗文化后继有人。开设“专家说非遗”广播节目,致力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开设“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甘肃”“多彩甘肃”等通识课和必选课,在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优秀基因。承担文化部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人员培训、全省舞台艺术创作高级研修等项目,提升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能力。依托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甘肃省旅游智库、甘肃文旅科教创新联盟,加大文化挖掘力度,开展全省旅游培训和旅游规划服务。助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集群,完成了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等重大委托项目。主动担当讲好“甘肃故事”,成立“甘肃数字出版与新媒体研究所”“甘肃非遗影像纪录中心”等研究机构,出版《经典甘肃》《多彩甘肃》《人文甘肃》《民俗甘肃》等一大批音像、文化作品,其中纪录片《青砖上的乾坤》入选2017年“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海外播出计划和2018年“第二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历代咏甘肃诗词精选》《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组建“文艺轻骑兵”,主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参与全省“高雅文化艺术下基层、进乡村、惠民生”服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种文化”。围绕帮扶村实际,开展党建结对、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产业扶贫等工作,建立扶贫超市、文化讲堂和法律援助中心,推进帮扶村实现整村脱贫。

  2021年,兰州文理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站位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筹备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创业干劲,不断加快高质量办学步伐,书写立德树人新的篇章,为建设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努力书写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奋进之笔。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水双玉兰堂,吟杜甫诗 煎泉水茶 赏白石书法 天水双玉兰堂,吟杜甫诗 煎泉水茶 赏白石书法
  • 春绿陇原 花开兰州 这份赏花清单您收好 春绿陇原 花开兰州 这份赏花清单您收好
  • 武威荒漠野生动物园新园区“五一”开园 武威荒漠野生动物园新园区“五一”开园
  • 春到兰州 繁花围城 春到兰州 繁花围城
  • 陇鄂携手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快线 甘肃文旅推介营销活动首站走进湖北恩施 陇鄂携手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快线 甘肃文旅推介营销活动首站走进湖北恩施
  • 兰州:“红色课堂”进校园 革命精神代代传 兰州:“红色课堂”进校园 革命精神代代传
  • 甘肃省首家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在金昌挂牌 甘肃省首家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在金昌挂牌
  • 长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甘肃重点干这些事 长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甘肃重点干这些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天水双玉兰堂,吟杜甫诗 煎泉水茶 赏白
2   兰州市七里河区举行大型公益招聘会 225
3   春绿陇原 花开兰州 这份赏花清单您收好
4   庆阳西峰:大樱桃成农民增收“致富果”
5   文县石坊镇汤卜沟村:绘就美丽乡村发展
6   甘肃省文旅厅发布加强旅游行业森林草原
7   投入550万元 白银大坪凤园花海提升改造
8   白银“古韵陡城”开工建设
9   从“灰头土脸”到“扬眉吐气”——静宁
10   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 “红色印记”征集
11   兰州市四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三大行
12   甘肃将举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示展销活
13   武威荒漠野生动物园新园区“五一”开园
14   今年甘肃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开展
15   “春游甘肃”八大主题游诚邀天下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