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鸡套上“脚环”记录步数 带动农户增收近4倍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 王龙龙)这几天,宁波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郭晨可很忙,他的“跑步鸡”项目入围了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决赛。两年了,他的梦想越来越接近现实。
2018年暑期,郭晨可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农村土鸡养殖市场,这让他开始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两年来,他调研走访了几十个贫困村,发现这些贫困村的共同特点是交通不便,当地村民经济来源单一,年收入低,虽大部分有散养家禽的经验,但缺乏技术指导,不成规模。然而,这些村庄也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然、无污染。村民们散养的鸡,漫山遍野地跑,吃的是山上的虫子,喝的是泉水,肉质鲜美,但却苦于没有销路。
图为郭晨可。受访者供图
“我家有一个养鸡场,所以我深知养鸡不易,好不容易等鸡苗长大出笼,还要面临销售问题,一般的都会有‘中间商赚差价’,养殖户赚的真是辛苦钱。”于是,郭晨可想打造一个电商品台,可以直接把鸡从养殖户的手中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跑步鸡”项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得知郭晨可要创业,宁波财经学院给出系列支持措施。宁波财经学院团委老师王乐介绍说,学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工作中为本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为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和项目培育、孵化;通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项目提供实战平台,并接洽项目资源。对此,郭晨可告诉记者,“学校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做好这个振兴乡村、造福农民项目的信心”。
在校友唐平东的支持和帮助下,郭晨可与其联合开发了“生鲜侠”平台,通过平台打通养殖户和消费者之前的壁垒,既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渠道,也为消费者搭建直购平台。受到某网络公益平台影响,郭晨可思考着“怎样能将虚拟的线上养鸡和真实的养鸡结合起来”。
于是,郭晨可把近几年很火的大数据技术植入到了养鸡中,给每只鸡都套上了“脚环”。“这些脚环一来可以区别鸡的‘身份’,二来也能真实记录鸡的生长情况和跑的步数。”
图为鸡脚上的“脚环”,通过扫码,可以了解鸡的情况。受访者供图
消费者通过“生鲜侠”平台从养殖户那“认养”一只鸡,整个喂养过程在“云端”就能一目了然。养殖过程中,土鸡下的蛋也会通过快递邮寄到消费者手中。“就好像十几年前流行的电子宠物养鸡游戏,但不同的是线上虚拟的鸡线下也是真实存在的,跑够一百万步,这鸡就达到了我们的出栏要求。”
为什么要跑够一百万步?郭晨可给出了答案:“根据资料测算,一只放养土鸡,在土鸡生长周期的3-4月期间,是它运动量最大的时候,每天步数在一万步左右,在5月后因为体重增加,运动量降至5000步左右,所以用跑步量来替换生长时间是有理论基础的,也保证了土鸡的品质。”
为了联系前端的农户,郭晨可跑了几十个村,尝试签约贫困养殖户。“我们的初衷是倡导用消费带动扶贫,通过消费品质升级来提升消费扶贫理念,打造‘造血式’脱贫模式。通过消费者购买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刺激贫困地区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提高贫困群体‘造血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
2019年,郭晨可还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致力于以电商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的‘跑步鸡’首批对接村里的贫困户,从前期的技术培训、鸡苗选择,到后期的利润分成、品牌打造和其他农产品的销售等,都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跑步鸡’正在带动乡村振兴,跑出一条致富路。”
说这话,年仅21岁的郭晨是有底气的。在温州泰顺车头村,郭晨可的团队已经建立了第一个养殖基地,在镇、村两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村里的方大叔通过互联网养鸡,去年增加了20000多块钱收入,这也让方大叔充分认识到了“要钱要物不如要项目要发展”。
图为农户在养殖场,怀中抱着郭晨可的“跑步鸡”。受访者供图
目前,郭晨可的“跑步鸡”项目已签约了146个农户。以前,村民以种植茶叶、水稻为主,现又增加了养鸡的经济来源。低收入农户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到现在人均23000余元,收入提高了近4倍。
对于郭晨可做出的成绩,宁波财经学院团委书记张海峰深感欣慰。“他是个有情怀、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有为青年,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敏锐地发现目前农村地区养鸡行业散户多、收入低的问题,并且运用专业所学开展创业实践,在实践中直接带动2000余人就业,这很了不起。”张海峰告诉记者。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这只‘跑步鸡’变成农户脱贫的提款‘鸡’,进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动‘鸡’。”21岁的郭晨可虽是初生牛犊,然而心有猛虎。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